由文化部指導,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舉辦的「愛丁堡臺灣影展」邁入第二年,自10月25日至31日採線上搭配實體放映,緊扣「變/換/移/動」(Disruption & Transformation)的主題,選映15部臺灣電影,邀請全英及蘇格蘭大城愛丁堡、格拉斯哥的觀眾,再次開展對臺灣電影視野,品味多元文化內涵。
受惠自英國已全面開放各類藝文設施的使用限制,影展今年回歸到舉行實體放映的初衷,與蘇格蘭文化機構合作放映活動,並以愛丁堡和格拉斯哥為影展實體放映雙據點。影展期間內,愛丁堡藝文場館「夏日劇場」(Summerhall) 將以連映、與蘇格蘭當地音樂家Rory Green現場配樂的演出方式,向觀眾介紹臺灣紀錄片經典《台北之晨》、《鄧南光8mm家庭電影》。格拉斯哥國際電影節的主場地「格拉斯哥電影院」(Glasgow Film Theatre),則將放映柯金源導演的《神殿》、黃嘉俊導演的《男人與他的海》等環保紀錄片,呼應當地將於11月舉辦的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
本次影展的策展人劉官玶及協同策展人邱奕傑指出,第二年的影展除了貫徹介紹臺灣電影史以及呈現臺灣人文地景的理念,策展主題的決定,是來自一年多的疫情洗禮之後,策展團隊觀察「變化及轉換」成為全球必須要頻繁承受,而且感覺非常強烈的經驗。這個現象或許包含了大歷史,也有微小、私密的個人遭遇,但希望能經由這個主軸,喚起比首年更廣泛的迴響。
此次策劃也特別調整傳統上習慣將選片分門別類的單元架構,改為將所有電影都直接收攏在 「變/換/移/動」的主題下,開放觀眾由個人的生命經驗出發,各自與作品牽起關係,用更親密的立場,解讀個體如何在大社會隨時間發生的變動,以及破舊立新的轉換下,發展出新一段人生道路的歷程。
選映作品跨距極大,包括臺語片時期佳作到新電影時期、以及國片經典和紀錄片,如《青梅竹馬》、《戀戀風塵》及《危險的青春》呈現都會發展對男女情感的考驗;《三八新娘憨子婿》、《牡丹鳥》及《徵婚啟事》演繹出不同世代的愛情觀,並探討女性覺醒議題;《天字第一號》、《豔光四射歌舞團》則觸及工作或性別角色的認知轉換;而《神殿》及《男人與他的海》,要探究氣候變遷對生態造成的連帶效應。進一步,今年的影展也企圖更宏觀地投射出電影工作者如何反省歷史巨變,以及人世凡常的移轉。
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陳斌全組長表示,愛丁堡臺灣影展起初雖然因為疫情影響,以線上型態舉行,但反而打破地理限制,在英國得到更廣泛的能見度;今年影展能夠同時納入線上及實體放映,相信可持續深化已經打下的基礎。也鑑於還有許多蘇格蘭觀眾對臺灣電影的認識尚淺,文化組將會持續擴大與蘇格蘭藝文機構及會展發展夥伴關係,逐步鋪陳臺灣電影深入蘇格蘭的機會。
愛丁堡臺灣影展官網:https://taiwanfilmfestival.org.uk/
愛丁堡臺灣影展線上觀影平台:https://online.taiwanfilmfestival.org.uk/
新聞聯絡人:
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 游明儀
電話: +44(0)20 7881 2676
電郵: my0615@moc.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