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門舞集: 《微塵》、《十三聲》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將於2019年12月31日卸任藝術總監,由原任雲門2的藝術總監鄭宗龍於2020年1月1日接任。2020年,鄭宗龍將帶領雲門舞集赴法、英、瑞典、澳洲、美國、巴西及臺灣演出近70場演出,其中2月26日至29日在英國的沙德勒之井劇院, 雲門舞集將演出林懷民作品《微塵》、鄭宗龍作品《十三聲》雙舞作,以此展現雲門舞集的傳承及新生,歡迎購票欣賞,與雲門舞集一同向新時代繼續前進!
Your Custom Text Here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將於2019年12月31日卸任藝術總監,由原任雲門2的藝術總監鄭宗龍於2020年1月1日接任。2020年,鄭宗龍將帶領雲門舞集赴法、英、瑞典、澳洲、美國、巴西及臺灣演出近70場演出,其中2月26日至29日在英國的沙德勒之井劇院, 雲門舞集將演出林懷民作品《微塵》、鄭宗龍作品《十三聲》雙舞作,以此展現雲門舞集的傳承及新生,歡迎購票欣賞,與雲門舞集一同向新時代繼續前進!
剛剛卸下雲門舞集藝術總監一職的林懷民老師,在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及三一拉邦音樂舞蹈學院的共同邀請下,將以另種方式向英國聽眾呈現舞團的美學。2020年的2月20日,歡迎一起到三一拉邦音樂舞蹈學院的Laban Theatre,聽林老師娓娓道來他和雲門舞集一路交織而出的創作人生,還有The Guardian舞評人Judith Mackrell一同參與對談。
售票傳送門請進:https://www.trinitylaban.ac.uk/whats-on/lin-hwai-min-in-conversation
一部於2017年11月24日上映的懸疑驚悚電影。《囧男孩》導演楊雅喆最新力作,2017金馬影展開幕片,2017金馬獎七項大獎提名,奪得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角、女配角。棠府一家女人,靠著高超手腕與柔軟身段在複雜的政商關係中生存取利,由惠英紅、吳可熙、文淇領銜主演。此片獲得第54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並讓主演惠英紅與文淇分別獲得第54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與最佳女配角獎。
臺灣華語喜劇電影,金鐘編劇徐譽庭轉戰大螢幕,聯手新銳導演許智彥共同執導,劇本由金鐘編劇呂蒔媛執筆,邱澤和謝盈萱主演,《誰先愛上他的》入圍角逐第二十屆烏迪內遠東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桑椹奬,及最佳新導演白桑椹奬,並於義大利時間4月22日在烏迪內大劇院舉行「世界首映」。台灣預計於2018年上映。
**Fri 2 November, Asia House 導演開講 / 台灣之夜Reception
溫暖動人國片《生生》是影后鮑起靜首度參與演出的台灣電影,展現細膩演技。超級網美奶奶及孤單小男孩成為忘年之交,笑中帶淚的感人故事,電影接連獲選上海及新加坡影展的競賽單元,台灣預計於2018年8月上映。
1995年首映,經典台灣電影,是陳玉勳導演首部電影作品,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諷刺當代升學制度,呈現出台灣人樸實善良的天性、環境議題等問題。該片獲同年瑞士盧卡諾影展藍豹獎、法國蒙貝利耶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和第32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和女配角獎(文英)。中影公司於2010年發行數位修復版。
轟動華人影壇的《十年》於2016年第三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破天荒奪得最佳電影,亦引發熱烈的迴響與爭議。儘管外界質疑聲不斷,「十年電影工作室」仍舊馬不停蹄地推出《十年》國際版,分別為《十年台灣》、《十年日本》與《十年泰國》,集結各地中生代與新生代的電影創作者,以他們獨特的眼光,投射於自身城市的未來。2018年《十年台灣》的五支短片中—
u 勒嘎舒米導演的《惡靈罐頭》將背景設在堆棄核廢料的蘭嶼,透過一名沈默達悟族老人的日常,表達對核災和被世界遺忘的擔憂,也暗喻被政府忽視的孤島處境。
u 導演鄒隆那的《942》關懷外籍移工遭遇到的困境,科幻、寫實交雜的敘事帶觀眾在不同時空穿梭,以不同身份看同一件議題,反思台灣社會常見的歧視與不平。
u 導演呂柏勳的《路半》中,十年後的城鄉差距依然存在,環境依然沒變,主角鄉下青年要面對的就業問題也一樣。
u 謝沛如的《蝦餃》以詼諧手法呈現少子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可能造成的現象,融入多元成家的元素,拍出一部適合闔家觀賞的影片。
u 面對社會的複雜與紛擾,廖克發導演在《睏眠》中虛構出可以讓顧客選擇夢境,進入深層睡眠的機構。超現實拍攝手法,留下引人思考的餘韻。
2018台北電影節開幕片,風光入選2018荷蘭鹿特丹影展正式競賽片、2018西班牙拉斯帕爾馬斯國際影展競賽片、布達佩斯泰坦尼克國際影展觀摩片。主角黃仲崑以本片,勇奪俄羅斯海參威影展最佳男主角。六十歲的范保德病了,本該好好休息,卻突然起意帶著兒子范大齊前往日本打探父親消息。如今自覺餘日無多,「父親」與「兒子」,成了心中的兩大掛念——他想知道無情的父親50年來的去向與故事,也同時擔心善良的兒子未來會因深情而受傷。
由鍾孟宏、葉如芬監製,黃信堯導演。此片是由2014年黃信堯入圍金馬獎最佳短片的作品《大佛》發展而來,片名中的普拉斯為英文加號的音譯,代表加長版或是加強版。本片獲選為2017年台北電影節開幕片,也榮獲電影節的百萬首獎及劇情長片獎。台灣於2017年10月13日正式上映。本片於2017年榮獲加拿大多倫多國際影展「亞洲影評人聯盟獎」(NETPAC AWARD),也獲邀參加「溫哥華國際影展」,韓國「釜山影展」及日本「東京影展」,2018年3月入選紐約新導演新電影影展,同樣也在2018年3月印度新德里舉行的第2屆Habitat國際電影節,觀眾的迴響也很熱烈,在各地的影展期間佳評如潮,掌聲不斷。2018年4月在香港,又奪得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片。
全片透過「黑白」與「彩色」兩種手法來描述不同身分的人有著完全不同的處境和命運,劇情中大多數時間以黑白畫面方式呈現,以「人生是黑白的」方式表達處在社會底層者的各種無奈,並使用行車紀錄器的「彩色」畫面來詮釋有錢有勢的人,過著「多采多姿」糜爛生活。
1991年上映的台灣電影,導演為楊德昌,本片是台灣電影新浪潮最重要電影之一。本片改編自1961年發生於台灣台北市牯嶺街的青少年真實殺人事件。2016年3月22日,美國藝術電影碟商 Criterion Collection 發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4K數位修復版影碟,此一修復計畫耗時超過十年,該片首度正式發行DVD與藍光碟。2016年11月,中影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二十五週年紀念四小時完整版,重新上映於大銀幕。
1989年發行,由侯孝賢執導的反映台灣歷史爭議「二二八事件」的電影。上映前,由於劇情涉及到台灣政治最敏感的「二二八事件」爭議,直接挑戰當時尚未完全民主化的台灣社會的禁忌話題,引發起各界人士矚目。然而,影片先行參加義大利威尼斯影展並榮獲最佳影片「金獅獎」的殊榮,成為首部在世界級三大影展內榮獲首獎的台灣電影。
本次倫敦設計雙年展臺灣館針對大會主題「情緒狀態」提出「隱形的吶喊」作為展覽主題。「隱形的吶喊」題旨從個體與國家社會之間的生命政治問題出發,透過藝術創作的不同形式和語境探詢這些在社會主流價值之外被隱藏的「聲音」源頭,由外而內探討人、土地環境,國家意識形態與社會環境的集體認同;由下而上從個體不同的生命狀態,思索在社會規訓下個人生命追求自我認同的過程。藝術家透過作品為不同生命情境「發聲」,轉譯彼此不同文化下共同面對的情緒狀態,透過展覽與對話讓隱形的吶喊在此傾訴、交流,產生共鳴。
「隱形的吶喊」以「空間返權/無聲佔領」及「敘事返權/對抗文本」為兩大展出方向。在此策展脈絡下,藝術銀行邀請藝術家吳政璋、許哲瑜等人合作,透過呼應主題的藝術創作,反映台灣當下的現況與個人處境。
「愛丁堡國際圖書節」(Edinburgh International Book Festival)為全球最大的作家及文學節之一,即將於8月在英國愛丁堡盛大登場,今年首度邀請吳明益、白曉紅、林滿秋三位重量級臺灣作家出席座談活動,與國際作家對談,將向世界展現臺灣當代文學的實力與活力。
英國規模最大的當代視覺藝術展「利物浦雙年展」(Liverpool Biennial)2018年邁入第10屆,即將於7月14日至10月28日舉行,今年將邀請來自全球超過40位國際藝術家參展,臺灣藝術家周育正亦是全球華人世界唯一入選會內展的藝術家。
「臺灣廟會民俗文化展」歐洲巡展即將抵達倫敦 由外交部主辦的「臺灣廟會民俗文化展」歐洲巡展6月28日來到英國倫敦展出!展覽地點在倫敦南岸Gallery@OXO,本展覽獲倫敦建築嘉年華(The London Festival of Architecture) 入選為活動節目之一。 「臺灣廟會民俗文化展」以媽祖繞境進香為主題,展示物件包括經大甲鎮瀾宮授權複製的神轎,以及涼傘、繡旗、執事牌與神偶等最具代表性的遶境文物,另以手繪畫作及攝影作品呈現大甲鎮瀾宮、鹿港天后宮、北港朝天宮等臺灣知名廟宇,並提供虛擬實境(VR)眼鏡,讓參觀民眾置身大甲媽祖遶境的場景,參觀民眾也能使用互動多媒體體驗擲筊、求籤及祈福儀式等臺灣民俗活動。 駐英國代表處「臺灣廟會民俗文化展」展覽期間自2018年6月28日至7月8日,週一至週五上午11時至下午6時,展覽地點Gallery@OXO, Barge House St, London. SE1 9PH,歡迎各界前來參觀!
南岸藝術中心海沃德美術館(Hayward Gallery, Southbank Centre)成立50週年,推出臺灣錄像藝術先驅袁廣鳴英國首次個展《明日樂園》(Tomorrowland),即日起展至8月6日。
5月9日-13日登場的「倫敦精緻工藝週」(London Craft Week)為倫敦以「工藝」 為主軸之大型活動,呈現設計品牌與產品幕後的工藝與製造。本(2018)年度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特別以台灣原住民-泰雅族編織工藝為主題,邀請泰雅族編織藝術家林淑莉與陳秀玉共同參與倫敦工藝週活動,5月11日登上大英圖書館!
林淑莉老師是名列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台灣工藝之家的編織高手,泰雅族人陳秀玉老師是泰雅族語傳承教學老師,同時精於傳統弓織技藝,兩位作品充分展現泰雅文化傳統的染織技術與工藝時尚。今年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更首次與英國知名-大英圖書館(The British Library)合作,共同策劃,以作品展覽、工作坊、場示範體驗等方式,讓英國民眾領略臺灣原民傳統編織工藝與時尚之美。特別的是,兩位台灣編織家以大英圖建築特色為靈感,特別編織作品一件致贈大英圖書館